東港區委編辦著眼“三化” 賦能基層社會治理
發布時間:2021-11-23 08:41 瀏覽次數:21783
近年來,東港區委編辦以綜合執法改革、規范“屬地管理”和鄉鎮機構改革為契機,堅持基層治理“法治化”、力量下沉“精準化”、和平臺建設“信息化”,不斷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科學化、規范化。
堅持基層治理“法治化”,建立職責有“精度”、執法有“力度”的基層治理法治化軌道。分兩批制定《東港區縣鄉“屬地管理”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》,涵蓋生態環境、市場監管、應急管理、城鄉建設、教育體育和公共衛生等11個領域84個具體事項,除2項城鄉建設類事項鎮街道為主體責任外,其他事項主體責任均為區直部門。區紀委監委印發《東港區“屬地管理”依單監管問責辦法》,明確各鎮街道、部門不依照“屬地管理”事項責任劃分履職盡責,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,將依紀依規嚴肅問責,為解放基層干部,投身服務群眾提供強有力法紀保障。進一步增強派駐機構配合基層能力,出臺《東港區鎮街道對區直部門派駐機構管理辦法(試行)》,對區直部門派駐機構職能定位、日常管理、人事管理、報告述職和考核評議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,對局機關調整派駐機構人員編制的請示,應當事先征求所在鎮街道意見,所在鎮街道同意后方可提報至區委編辦。健全城鄉社區綜合網格化治理體系,依托黨的組織體系,整合綜治、司法、公安、應急、信訪、民宗等各種資源力量,構建統一的鎮街道綜治中心和一崗多責、一專多能的職業化網格員管理隊伍,實現“多網合一、一員多能”,提升基層監管執法能力。
堅持力量下沉“精準化”,充分保障重點領域用編進人需求。全市范圍內率先在9個鎮街道設置醫保助理崗位,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,真正實現了將標準化、規范化醫保窗口服務向基層鎮街道延伸;針對物業管理領域矛盾日益突出、群眾反映強烈問題,在3個街道村鎮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加掛物業管理辦公室牌子,并配備物業管理助理1名,進一步加強基層物業管理和服務能力;針對鎮街道無專職民宗工作人員、民宗業務難以下沉到一線問題,為各鎮街道黨群工作辦公室增設民族宗教助理崗位1名,負責民族宗教相關工作;對基層司法所12名人員編制進行調整,在2021年度用編進人計劃中,專門為基層司法所提供招考數4名,逐步補齊補全基層司法所空缺編制,不斷充實基層法治服務力量,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及時、更精準、更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。
堅持平臺建設“信息化”,深入推進“鄉呼縣應”聯動平臺建設。一方面,依托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,設計并實現“鄉呼縣應”功能,建立“鄉呼縣應、上下聯動”響應平臺,實現接收問題、登記案件、指派任務、查詢進度、評估效能等功能,打造鎮街道研判、呼叫中心,各鎮街道建立“屬地管理”事項工作臺賬,明確各工作事項的責任處室(中心),建立發現問題、呼叫上報、配合解決的全套工作流程,形成了鎮街道呼叫精準、區級部門響應迅速的上下聯動工作格局。另一方面,實行部門間協同運作、流程共享,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、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進行對接,探索建立事項處置信息共享機制,統一“屬地管理”事項辦理過程中職責劃分、運轉流程,避免造成混亂和工作資源浪費,嚴格按照規范“屬地管理”的有關要求進行相關事件的分派調度,有效促進了區內各平臺全面融合,降低事項辦理的行政成本,提高辦理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