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市強化措施深入推進“屬地管理”改革
發布時間:2022-05-04 18:37 瀏覽次數:23069
日照市以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、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,圍繞編制清單、搭建平臺、健全機制等方面,持續深化規范“屬地管理”工作,建立了一套具有日照特色的基層治理新模式,得到了基層干部群眾的一致認可,成效顯著。
用活“兩張清單”解開基層“責任包袱”
動態調整公布三批涉及15個領域的101項具體工作的縣鄉“屬地管理”事項主體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;結合日照市海濱城市特點,新增了海岸帶保護與利用、漁業船舶安全生產、景區最大承載量應急處置等12項具體事項,對鎮街職責任務清單進行補充完善。通過“兩張清單”明確縣級職能部門與鄉鎮(街道)之間的主體責任及配合責任,鄉鎮(街道)承擔主體責任的只占清單總數的2%左右,將鄉鎮(街道)從過多過濫的“屬地責任”中解脫出來,更好地履行抓黨建、抓治理、抓服務、抓發展等主責主業。去年,五蓮縣疫情期間,縣委編辦第一時間明確工信、住建、商務、交通、文旅等部門關于鄉鎮工業、地產建筑、商貿流通、住宿餐飲、批發零售、倉儲物流、文化旅游、娛樂等行業的疫情防控責任。鄉鎮(街道)在排查轄區內密接、次密接等人員信息時,可直接通過“鄉呼縣應、上下聯動”平臺呼叫,由主管部門負責相關企業、人員排查工作,提高了排查效率,大大降低了鄉鎮(街道)工作量,讓鎮街干部將更多的精力,投入到保穩定、促發展當中,為打贏疫情防控“遭遇戰”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強化“數字賦能”實現呼應“一觸即通”
依托投訴問政、數字城管等平臺建立了“鄉呼縣應、上下聯動”工作平臺和機制,明確了“發現問題—鄉鎮呼叫—平臺受理—部門響應—評價反饋”的工作閉環。五蓮縣依托7900000平臺,專設“鄉呼縣應、上下聯動”響應模塊,各部門、鄉鎮分別確定了“響應員”和“呼叫員”,“呼叫員”可通過7900000熱線、網上問政、手機APP實時呼叫平臺。嵐山區、莒縣結合事業單位改革,完成鄉呼縣應指揮中心在12345政務服務中心掛牌,進一步優化提升鄉呼縣應管理平臺運轉模式,實現數據信息共享。同時,依托“互聯網+”,積極推動與黨建平臺、基層治理等平臺相融合。東港區依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臺建立了“鄉呼縣應”響應平臺,負責接收問題、登記案件、指派任務、查詢進度、評估效能等,在平臺設計上增加與部門職責關聯事項模塊,鄉鎮街道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及專用手機的形式,對區級部門進行呼叫,使鄉鎮“一點就通,一看就懂”。
延伸“呼應鏈條”打通服務“最后一米”
將“鄉呼縣應”機制向基層延伸,探索“民呼街應縣動”社區管理模式,構建“群眾指揮社區、社區指揮部門”新機制,推動人力、財力、物力向基層傾斜,讓群眾有問題“隨時呼”、街道社區聞呼聲“馬上應”、縣直部門有需求“立即動”,形成快速響應、快速處置的整體合力。特別是,過去群眾反映違建、污染等事關切身利益的問題,鄉鎮(街道)無權無力解決,現在通過“響應”平臺,呼叫縣級職能部門及時辦理解決,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。嵐山區碑廓鎮是省級木材產業園區所在地,穿鎮而過的342省道是木材運輸車輛往返港口和工廠之間的必經之路。每天穿梭而行的大貨車在繁榮當地經濟的同時,也帶來了一定的噪音污染和交通安全隱患,特別是亂停亂放問題屢禁不止。為此,鎮上想了好多辦法,但效果都不理想。“鄉呼縣應、上下聯動”工作機制建立后,鄉鎮發現違停、超載線索后,立即通過平臺進行“呼叫”,交警中隊接到呼叫后迅速“響應”,組織人員進行查處,有效保障了道路暢通,提高了基層管理效力,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。
做實“結合文章”推動改革“見行見效”
堅持把規范“屬地管理”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推進,立足實際,充分做好結合文章。與基層黨建相結合,將“屬地管理”工作納入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攻堅“三年行動”,推動黨建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。五蓮縣搭建“黨建智治平臺”,共有4000余名黨員干部實名注冊,累計發布各類信息2000余條,累計訪問量15萬人次,受理問題930個,辦結率100%。與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,將規范“屬地管理”工作的機制與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工作有機融合,拓展“鄉呼縣應、上下聯動”工作機制,將“屬地管理”有關事項納入網格,探索“網格吹哨、部門報到”新模式,打造“全科智慧網格”。與基層重點領域改革相結合,不斷優化鎮街道職責崗位設置,專門設置承擔醫保、信訪、物業、黨校、黨員教育、鄉村振興等50余個股級助理崗位,著力解決鄉鎮機構設置與工作職能不匹配問題。與優化鎮街編制資源配置相結合,加大編制統籌調配和動態調整力度,推動省市縣從上到下向鄉鎮(街道)調劑增加行政編制5名、事業編制442名,重點向基層治理服務、黨建、民生保障、應急和信訪等工作領域傾斜,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創造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