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市五蓮縣以“職能運行監管”巧解“部門履職效能”難題
發布時間:2024-06-19 16:19 瀏覽次數:13301
日照市五蓮縣委編辦堅持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、結果導向,健全工作機制,創新評估方式,明確評估指標標準、工作程序,強化評估結果運用,推動機關職能運行監管工作走深走實。
一、規范權責清單管理,夯實部門權責基礎
一是抓好權責清單領取。根據法律、法規、規章制度的立改廢釋,2023年開展交通、住建、市場、農業農村、自然資源、綜合執法、行政審批、衛生等23個部門(單位)“線上+線下”權責清單領取操作流程業務培訓交流會12次,規范清單領取流程,確保部門清單內容領取準確。二是動態調整權責清單。開展權責清單調整排查工作9次,通過山東省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管理系統查看部門權責清單是否有“新增”“變更”“錯領”“漏領”“重復領取”事項,督促住建、綜合執法、行政審批、市場監管、文化旅游等19個縣直部門,動態調整權責清單300余項,確保清單領取全面及系統提示為“零”。三是編制開發區權責清單。按照開發區管發展、管保障、管保護、管安全的總體定位,結合開發區經濟社會管理權限,優化完善職能配置,梳理編制《市北經濟開發區權責清單》,共計36項,其中行政許可11項、行政檢查4項、其他權力6項、公共服務15項。四是抓好權責清單的運用。督促各部門按清單履職,嚴格禁止部門實施未納入的權責清單,確保做到“法無授權不可為”和“法無禁止皆可為”。同時每年將調整后的《清單》印制成冊,呈送縣級領導,送紀檢監察、“兩辦”等部門,作為對推諉扯皮的部門和相關責任人監督問責的重要依據。
二、編制職責任務清單,筑牢部門責任根基
一方面,編制縣直部門職責任務清單。深入了解部門“三定”規定落實和改革后的運行情況,以推動部門“三定”規定落實為抓手,將部門“三定”規定中的主要職責進行細化分解,完善部門內部職能運行機制,實現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流程再造。組織全縣28個政府部門共分解責任科室職責2201條,分解科室工作任務3151項,科室職責邊界事項19項,繪制工作流程圖2993張,制定工作規范2976項,并全部在五蓮縣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公開,接受社會監督。通過編制縣直部門職責任務清單,優化減少流程環節145個,精簡手續122項,壓縮辦理時限127天,促進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。另一方面,編制鄉鎮(街道)職責任務清單。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,明晰鄉鎮(街道)職責任務,構建鄉鎮(街道)發展新格局,編制“鄉鎮(街道)職責任務清單”188項,涉及基層黨建26項、城市建設(城市管理)21項、經濟發展(農業農村)33項、村(社區)建設11項、綜合治理(綜合執法)55項、公共服務27項、綜合保障15項;細化清單辦事流程,明確事項所屬領域、承辦機構、責任分工,壓實鄉鎮(街道)主體責任,構建“照清單履職、依清單辦事”的鄉鎮(街道)履職精細化管理制度體系;將“細化清單辦事流程”印制成冊放置各鄉鎮(街道)便民服務中心大廳、電子版在五蓮縣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公開公示,接受社會監督。
三、落實職責邊界清單,積蓄部門履職動能
一是編制縣直部門職責邊界清單。全面摸清存在職責交叉事項底數,認真梳理劃分部門職責邊界,按照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監管要求,對涉及監管部門多、社會影響面廣的重點事項,會同縣司法局先后編制公開三批政府部門職責邊界清單202條,涉及發改、工信、教體、自然資源、審批、水利、農業農村等59個部門單位,解決了部門推諉扯皮、銜接不暢問題,促進部門間職能協同高效運行。二是編制開發區職責邊界清單。進一步明晰開發區職能定位,對開發區發生頻次較高的職責事項,根據法律法規、開發區代管鎮街和職責任務等變化情況,編制《市北經濟開發區管理機構與屬地單位職責邊界清單》,涉及經濟發展、園區建設、市場監管、土地規劃、社會保障、其他等6大類46項;建立健全協作配合機制,明確具體銜接的工作流程,從源頭上避免推諉扯皮。三是參與“12345熱線”疑難工單研判。從源頭上規范壓緊壓實部門工作責任,確保群眾訴求得到精準解決,參與由縣委編辦、司法局、群眾服務中心組成的疑難工單聯合研判小組會議14次,會議研判了“會員卡”“預付卡”“小區垃圾”“紅綠燈安裝”“社會治理”等71項疑難復雜工單,界定交通、市場、自然資源、鄉鎮(街道)等12個部門之間的職責,將“研判的疑難復雜工單”落實情況作為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,倒逼部門(單位)依單履職。
四、創新考核評估方式,增添機關運行后勁
一是緊扣重點任務,健全評估體系。圍繞縣級重點工作任務,印發《縣級機關職能運行監管評估方案》,聚焦部門主責主業,建立職責細化度、履職全面度、履職時效度、履職成效度、履職配合度“五維一體”評估指標體系,采取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,對部門履職情況進行全方位、多維度監管評估,切實提高部門履職能力和水平。二是突出數字融合,創新評估方式。依托“山東通”平臺,評估工信、公安等部門推進數字治理履職情況;依托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管理系統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、縣政府門戶網站,評估發展改革、審批等部門深化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履職情況;依托“12345”熱線、“黨建智治平臺”,評估各部門改善民生履職情況,完善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;依托社會治理網格化智能管理平臺,評估各部門加強風險防控履職情況,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。三是強化結果運用,激勵干事創業。各部門主要職能運行成效納入全縣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體系,切實激勵部門事爭一流、唯旗是奪。評估結果抄送“兩辦”、紀檢監察部門,對推諉扯皮、任務未完成的部門責任人,嚴肅約談問責。根據評估發現的問題,進一步理順電子商務監管、安全監管等領域涉及29個部門單位職責邊界。